Monday, April 10, 2006

那一天,我们扫墓去


这一趟回bp,最意外的收获,是有机会与父母、4位姑姑、二伯及二伯母、堂哥堂嫂等人一起去为爷爷及奶奶的墓碑扫墓。

依照传统,每次的扫墓日都订在星期四一大早。过去的7-8年来,我总因为需要上课及工作,一直都没机会参与这个一年一度的扫墓活动。难得这次赋闲在家,我特地延迟了回新的安排,多留一天,重温昔日扫墓的感觉。

为了避免酷热的太阳,我们一伙人在天还没亮时就出发了。沿着蜿蜒的道路驱车前往目的地,我试图寻找回忆中的景象,却发现出现在眼前却都是模糊的记忆片断……我甚至忘记了爷爷奶奶的墓碑是葬在哪一片土地!

还好,站在爷爷奶奶的墓碑前,所有的记忆马上涌现。我曾经来过这里——曾经弯下腰拔过这里的草,曾经用红漆为墓碑上的字重新上漆,曾经帮忙撒放颜色不一的彩色烧金纸,曾经用扫帚将这里的泥沙扫向一旁,曾经帮忙摆设放在墓碑前的祭品,也曾经吵着要丢“签盘”(以确定是否能开始烧金纸)……

有趣的是,当天我们一伙人轮流丢签盘,希望寻得爷爷奶奶的同意,能开始焚烧金纸,然后正式结束扫墓的活动。求了至少有10多次,每次都是“不行”。正在大家觉得奇怪之际,才发现,爷爷奶奶墓碑前的3个字“福禄寿”还被重新上漆!结果堂姐马上在5分钟内重新上漆。之后母亲代表去求签,果然得到的答案是“可以了”。有些事,就是这么地玄。

扫墓工作进行时,大家分工合作把清理工作一一做完。间中,也互有闲聊了几句。我喜欢这种“一家人聚在一起分工合作”的感觉,也喜欢这种“清明节到了,我们一起扫墓去”的心情。

但是,另一方面,我却觉得扫墓其实太过劳师动众,除了要在死前先准备一片“祥地”,死后还得劳驾这么多子子孙孙来为你扫墓,很麻烦。如果是我,我一定不希望自己死了后还给这么多人添麻烦。我想,我会选择进行火葬。将一切变成骨灰,存在一个骨灰盒里。子孙后代有空就到庙里来祭拜我,不须有那么多事先的准备工作。

但友人EP却不以为然。她觉得,她以后一定要土葬,死后只剩下一堆骨灰的火葬对她来说太过“虚无缥缈”了,没有安全感。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,我其实也很同意,就是:“火葬以后一定会越来越‘流行’。到时候,人们会不会忘了‘扫墓’是什么?清明节的意义是否就将荡然无存呢?”

我没法回答她这个问题。当时,我只是安静地点点头。

其实,有时候,我也蛮替我们的下一代觉得可惜。社会越来越进步,许多传统也将随着时代的脚步一一被淘汰,很无奈。 很多时候,他们都无法体验及经历我们这一辈所经历过的东西。虽然,这些体验不一定很特别,新一代或许也不需要这些体验。但就是觉得很可惜……(我想,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这一代可能也有同感吧?)

不论怎样,我觉得,扫墓,除了是对先人的一种尊敬,更多时候,它是让还活着的后代子孙们,能有个联络彼此的好机会。当大家各自建立自己的家庭,没有住在一起,孩子一个个长大了,大家聚在一起见面的机会减少了, “一起去扫墓吧”就像道家庭聚会的命令,把大家聚合在一起。这也没什么不好。

我希望,明年,我还能回老家扫墓。

No comments:

看官人次

Custom Search